「哈啾,糟糕又感冒了。」只得乖乖去診所拿藥,沒想到要包裡竟然有抗生素!?婆婆說常吃抗生素不好,但小姑卻說只有吃抗生素感冒才會好,Google抗生素後反而更加迷惑,抗生素如果無法治療感冒,為什麼醫生還開?這到底能吃還是不能吃?
感冒是怎麼引起的?抗生素能幹嘛?
俗稱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,超過九成以上的都是「病毒性感冒」,現行的治療方式,如藥物的使用都是作為緩解症狀之用,主要還是依賴個人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方能痊癒。而極少部分的「細菌性感冒」才是醫生開立抗生素的主要原因:經由細菌感染的感冒,有機會併發如肺炎、中耳炎、鼻竇炎等,而這部份不再是憑藉人體免疫系統就能自癒,僅能仰賴抗生素的使用才能痊癒。
然而「病毒性感冒」與「細菌性感冒」是難以判別的,當醫生判斷病狀有可能為細菌性感冒時,即會進行預防性的投藥,降低後續併發症的感染風險。因此不主動要求開立或停用抗生素,相信醫生專業判斷,才是最好的選擇。
面對抗生素引起的腹瀉該怎麼辦?
但是大家都說抗生素會殺死所有腸道細菌,對身體不好,這又該怎麼辦呢?的確由於抗生素在消滅細菌同時也會殺死腸道益菌,腸道功能會因菌種平衡被打亂而受到影響,使得短鏈脂肪酸吸收減少,腸道通透性改變,造成了-「抗生素相關的腹瀉」(antibiotic-associated diarrhea,簡稱AAD)。根據文獻,多達30%以上服用抗生素的人會出現腹瀉,導致腸胃炎。從而便秘或腸胃脹氣甚至腹痛也有可能是副作用之一。歐美醫學界長年針對「抗生素引起的腹瀉」進行研究及應用,最具代表性的是:2012年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發表的報告—在服用抗生素期間服用益生菌的患者,比沒有服用的人出現腹瀉的風險減低42%。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是全球最權威的醫學期刊之一,而且這類「整合分析」(meta-analysis)一向被公認為證據水平最高的科學研究,我們有理由相信,益生菌的確對服用抗生素者有所助益,尤其是抗生素引起之腹瀉,益生菌之配合是最好的選擇。
如何正確地食用益生菌?
益生菌種類繁多,市面常見的是「乳酸菌」與「酪酸菌」。乳酸菌種如乳酸桿菌(Lactobacillus)、鍵球菌(Streptococcus)、比菲德菌(Bifidobacteriu)等,需要在服用抗生素後間隔1-2小時後食用(甚至有些會建議待抗生素療程全部結束後再使用)。給予抗生素足夠時間發揮消毒殺菌的作用,避免補充的乳酸菌被抗生素消滅。
同屬益生菌的「酪酸菌」(Clostridium butyricum),如宮入菌,則是相對較佳的選擇,由於宮入菌具有芽孢,在不適的環境中(如高溫、強酸、抗生素環繞)不會破孢而出,安全完整的直達腸道發揮功效。此外宮入菌與抗生素合併使用,不僅能減少腹瀉、腹痛與腹部不適,還能促進腸道表皮細胞之正常代謝機能鞏固腸道粘膜屏障,維持腸道菌叢之平衡。也營造了腸道內之酸性環境,不僅好鹼性之壞菌不能生存,也有益於腸道的生態環境,同時建議即使完成抗生素療程後,也要持續服用益生菌一段時間,幫助腸道重回最佳狀態。
知其所以、防範未然,感冒雖然是最常見的症狀,但也是最令人困擾的症狀。唯有徹底了解成因,不自行服藥,相信醫生專業判斷。在使用抗生素時,同時補充益生菌維持腸道平衡,才是面對疾病的最佳解決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