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敏是什麼?跟免疫系統有什麼關係?

當外來的病毒或細菌等有害物質接觸到人體時,免疫系統會自動判別,並依據一系列的指令殲滅有害物質。
所謂的過敏,就是指說免疫系統對於某些物質產生的反應。而這些物質則被稱為「過敏原」,最常見的如塵蟎、空氣污染、花粉、蝦蟹等。過敏原對於大多數人都不會造成傷害,常見的過敏症狀則是因為免疫系統「過度敏感」,小題大作的反應過度造成各種症狀。

擁有過敏體質的人,容易在與外界接觸最多的三種系統引起過敏反應:皮膚、呼吸道和消化道。皮膚症狀如異位性皮膚炎,呼吸道常見的是過敏性鼻炎和氣喘,消化道則是食物過敏,小兒最常見的就是「牛奶蛋白過敏」以及「乳糖不耐症」,這兩者因症狀相近,所以容易造成混淆,詳細內容可參考:神奇酪酸菌,跟牛奶蛋白過敏say byebye (連結到之前的衛教文) 近年來因為各種過敏原增多,小兒過敏已經成為門診最常見的症狀,家長們不得不慎。

小兒常見過敏症狀:異位性皮膚炎
異位性皮膚炎(atopic dermatitis, AD)又稱異位性濕疹、過敏性濕疹,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發炎疾病,經常合併過敏性鼻炎、氣喘等症狀。一般來說,2歲以下的幼兒,過敏體質容易反應在皮膚上。3~4歲
幼兒則較常出現呼吸道的過敏性氣管炎,5~6歲才會出現過敏性鼻炎。因此2歲之前一定要控制異位性皮膚炎,避免導致後續的各種過敏症狀產生。

異位性皮膚炎好發部位與治療方式
小兒異位性皮膚炎最容易發生在臉部,當小朋友臉紅紅的就要特別留意。此外由於異位性皮膚患者會因為皮膚癢,而用手去抓,容易起疹子,起疹子後又會發癢,多次惡性循環後,皮膚會變厚變硬,看起來粗粗髒髒的,被稱為「苔癬化」。

年齡 嬰兒期(兩個月至兩歲) 兒童期(兩歲至十二歲) 青年期、成人(十二歲以後)
發病部位 雙頰、前額及頭皮居多,以臉頰最為明顯。 臉部、頸部、手肘窩、膝後窩、手腳關節。 臉部、頸部、手肘窩、膝後窩、手腳關節。
皮膚症狀 紅疹、搔癢、乾燥脫皮、水泡 皮膚乾裂、皮膚苔癬化、慢性濕疹 皮膚更乾燥、皮膚增厚、膚色加深、皮膚苔癬化更明顯

第一線治療以抗組織胺藥物、類固醇藥膏為主。前者能有效降低「組織胺」造成的發炎症狀,改善過敏體質。後者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外用藥物,雖然無法阻止疾病復發,但能在短時間內改善皮膚發紅、搔癢症狀。且在醫師指示的用量下使用,不用擔心類固醇的安全或副作用。第二線治療則是口服類固醇、抗生素、紫外線光療。若前述治療方式無法達到預期療效時,針對較為嚴重的患者,可能會採用免疫調節劑控制病情。

異位性皮膚炎掰掰,我兒臉蛋不紅紅
追本溯源,若能從小就開始保養,降低過敏原,就能斷開「癢─抓─傷口─過敏─發炎」的惡性循環,更能降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發生的機率。

1.掌握9個月的黃金期
由於小朋友出生後的蛋白過敏原通常來自腸胃道,因此最早的過敏症狀以食物過敏為主,表現的症狀就是腹瀉和異位性皮膚炎。特別是家族有過敏體質者,在飲食上更該注意。

建議媽媽親自進行哺乳,母乳有天然的抗體,同時能幫寶寶建立以雙叉桿菌為主的腸道菌群,從而提高免疫力。或者選用水解蛋白奶粉進行哺餵,並搭配耐熱、耐胃酸膽酸的益生菌,加到牛奶裡面讓寶寶從小就開始服用,增加自然抵抗力。

2.加強保濕,避免皮膚乾燥
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,因為皮膚乾燥發癢,而一直去抓,從而導致破皮造成細菌感染等後續症狀。建議家長加強小寶寶的皮膚保濕,善用護膚產品,例如乳液、凡士林、嬰兒油等。確診為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,盡量選擇沖澡,避免泡澡時熱水將身上皮脂都洗去,導致皮膚更乾燥。同時要避免刺激性的清潔劑,容易刺激皮膚的羊毛材質等衣物,並且多補充水份以避免皮膚過度乾燥。

3.補充益生菌,體質從根本調整
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根本原因在於免疫系統過度敏感,現今已有特定益生菌菌株,經臨床實證能有效抑制過敏。例如:日本慶應大學研究指出:屬於酪酸菌種的宮入菌,能促進具有強大抗炎症作用的蛋白質TGF-β的分泌,進而降低Th2活性,抑制腸道內過度的炎症、過敏,在腸道免疫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
4.補充營養品,提高生物素濃度
根據日本東北大學研究指出,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多為生物素(Biotin)缺乏,在進行生物素投藥後,臨床症狀已獲得改善(備註1)。生物素為維生素B群之一,又稱維生素H、維生素B7,具有產生消炎物質,從而緩解過敏症狀的作用。正常狀況下生物素能被人體的腸道菌群自行合成,若有不足,則可以透過服用維生素、益生菌來補充。實驗指出益生菌能增進血中Biotin濃度,而屬酪酸益菌的宮入菌能達到乳酸菌增進Biotin血中之濃度2倍或以上(備註2)。

但是益生菌無法像類固醇之類的藥品,能立即改善過敏症狀。比較類似中藥治本的概念,長期服用益生菌,調整體質與免疫系統,從源頭固本,健康更長久,體質也更健康。由於免疫系統的調整期較長,一般來說通常在服用半年後會有明顯改善。

若家長選購益生菌類的保健食品或藥品,應留意安全性、菌種、療效、活菌數、服用劑量,特別要選用耐熱、耐胃酸與膽酸,能通過腸胃道而存活下來,在人體生長作用的菌種才有效益。

註解說明:

  • 備註1:<生物素Biotin和異位性皮膚炎>東北大學 谷川勇次、東北大學 大日向耕作、東北大學 木村修一、國立湯田川醫院內科 佐藤隆夫
  • 備註2:Implication of Harmful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with Immune Dysfunction Bioscience microflora vol.17 (1) 55~60, 1998

延伸閱讀:
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