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拉肚子了!不僅腹痛,一壓還會有噁心想吐的感覺,腸胃究竟怎麼了?是吃壞肚子嗎?近年來由於抗生素大量的使用;或因為胃、十二指腸潰瘍,從而長時間的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,導致「困難縮狀芽孢桿菌感染」的病例日益增多。美國FDA及台灣衛生福利部於2012年2月及3月發佈:氫離子幫浦抑制劑(PPI) 會增加病人發生「困難縮狀芽孢桿菌(Clostridium difficile)」有關之腹痛、腹瀉之腸道症狀的風險。

什麼是「困難梭狀芽孢桿菌」?
此為偏性厭氧格蘭氏陽性桿菌,體外環境能形成孢子,抵抗熱、化學藥劑、酒精及抗生素,是困難梭狀桿菌在醫療環境常存重要原因。形成芽孢後對一般消毒劑無法除菌,可能產生社區或院內感染,國外報導2%~3%健康人體和20%~40%之住院患者體內常駐此菌。一但該菌過度成長,其感染臨床症狀先是腹瀉、腹痛,而後伴隨這各種腸道症狀,如噁心、沒有食慾,甚至發燒等,嚴重者引起「類白血病」、偽膜性腸炎、毒性巨腸症及敗血症,甚至死亡,不可不慎。

什麼是「困難梭狀芽孢桿菌」感染?
困難梭菌感染是種經由腸胃道中過度繁殖之致病菌,正常人腸道內因有益生菌抑制其生長,比例僅約5%以下,很少造成不適。但年長者或住院病患,多半患有多種疾病,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及氫離子幫浦抑制劑(PPI),會減少腸道內其他正常菌叢,導致困難梭菌大量繁殖。困難梭菌的常見症狀為腹瀉,易被忽略而自行服用止瀉藥,但大部份止瀉藥會讓困難梭菌的毒素無法順利排出,反而會造成腸道嚴重發炎及併發症。

聽起來好可怕!那該怎麼避免感染?
首先我們先想想,當我們處於腸道健康正常狀態時、腸道菌叢是何種狀態?當發生困難梭狀桿菌感染而導致腸炎腹瀉時,我們又該採取什麼方式使腸道菌叢恢復正常呢?臨床經驗上,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及經常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(PPI)的同時給予益生菌是良好的選擇,這些益生菌包括乳酸菌、酪酸菌、酵母菌等。但由於各菌株依其菌種對胃酸、膽汁酸之抵抗性不同,和抗菌藥的感受與效果亦各有不同。

報導指出屬於酪酸益菌的宮入菌(並非所有的酪酸菌都屬於益菌,宮入菌屬於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),可抑制 C. difficile 困難梭菌,其運作機制為繁殖益菌和營養素,或者與細菌爭奪定植部位。宮入菌除了可抑制困難梭菌之繁殖外,也可抑制其產生毒素量。特別是給予宮入菌再加上益生元(Prebiotic)更可提升效果。宮入菌根據日本原廠之報導,具耐胃酸、膽汁酸也耐熱之特性,是一知名的益生菌,除了可以使腸道環境穩定安定外,也可以抑制腸道病原菌之繁殖及毒素之產生,因此,臨床上多會以萬古黴素併用宮入菌治療困難梭菌之感染。

預防重於治療,免疫機能不佳者、高齡者、懷孕28周~40周之孕婦、炎症性腸疾患病人、或者常常服用抗生素及PPI的患者、長時間臥床及住院病患等,平時應多注意衛生,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多吃蔬果、全麥、豆類、堅果類等益生元,以增進「短鏈脂肪酸」之生成及吸收,並適時適當的補充益生菌不失為預防之良方。腸道不適症狀出現時,建議盡快去看醫生,切勿自行購買服用成藥,平時定時補充益菌,確保您的健康。

我要留言